close

FidelioX3.jpg

探索耳機的世界

忘記在哪裡看過一段話,作者說他的爸爸很厲害,雖然沒接受過什麼學校教育,但幾乎什麼事情都懂,一切都是自習所得。在那個手機網路還沒那麼普及的年代,他覺得父親就是一部活字典。這段話前後還有文字,但這人是打從心底的讚許他的父親。

在AI與資訊爆炸的環境,很多問題只要手機搜尋一下就會有結果,也造就了很多人的問問人生。加上傳媒與社交平台的網絡,時下的新聞就是風一吹草就跟著動,缺乏思考與內省的資訊成了現在人的詬病。

最近開始探索耳機的世界,做了很多功課,也學了很多東西。前面的鋪陳其實是為了說明這段時間在論壇及聊天室打滾的結果。很多討論與建議都是轉載的情報,實質的能力與經驗多數是有限的。多數會參與討論及回應您的人,在抽絲剝繭的驗證下,似乎沒想像中的專業,甚至高張的鍵盤手也大有人在。

這樣的場面讓我直接連結到咖啡的生態。總有學了點皮毛的人就開始賣弄專業,太有自信的社交成了消費者盲從的信仰。說的是科學,喝的是玄學,挑戰一杯咖啡竟成了消費者的勇氣,也或說是能力。

其實聽音樂這件事情跟咖啡有那麼一點的相似。

現下的咖啡館星羅棋布,以各種姿態存在每座城市,高規的器材成了打造專業的門面。常常一家店會有多部以上的磨豆機、烘豆機,我們都知道這是看得到能決定咖啡風味的首要條件。透過不同的烘焙特性與研磨,我們會得到很不一樣的結果。這些結果是操作者能掌握的?這些結果是消費者能感受的?我說的耳機跟咖啡很像的出發點在此。

我們都在找一杯好喝的咖啡,我們也都在找一只好聽的耳機。初心是,你知道你喜歡的是什麼嗎?還是你是更積極的想要學習跟掌握各項優缺,成為一個為了喜愛事物努力的人?

好的咖啡人會為了成為專業努力不懈,對比各項興趣所學亦是如此。

耳機的品牌何其之多,聆聽之前針對它的結構、作動及設計原理先做功課是最基本的通識。不同的結構會有不同的輸出特性,加上各廠家的技術與特性,讓每只耳機都有不同的風格與差異。各項聆聽的感受化成文字之後變成溝通的專業話語,這些結構在通電之後產生的振動成了我們聆聽的聲音。材質、品質、介質、結構等各種元素排列,成千上萬,創造了耳機的市場。茫茫音海裡,除了找到自己喜歡的特性外,學習比較各項優缺與差異確實更是一門能力。

半熱風好喝?直火好喝?EK解析高?還是Ditting風味強?說的不是焙度,也不是處理法,而是能夠決定風格特性的關鍵處。同只耳機搭配不同的擴大機與線材,就能讓它的輸出聽感有所差異。如同同一支豆子用不同的烘焙機與研磨設備,就會讓它的風味大不相同。您說,這二個領域是不是有點類似。

這些是最近在耳機領域裡的一點心得跟大家分享,喜歡聽音樂或是對耳機也有興趣的朋友,很歡迎大家跟我交換資訊與交流。跟咖啡保持一樣的心態,透過交流與共享才能加速習得更多的知識,進而分享生活。

arrow
arrow

    那咖啡.Na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